[恋爱技巧]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丰碑,打卡成渝铁路归来,激情燃烧的岁月:十万军民共筑成渝铁路,巴蜀丨成渝高铁勿忘前人——老成渝铁路的背后,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激情燃烧的岁月:十万军民共筑成渝铁路周定宁
■ 1951年,建设中的成渝铁路沱江大桥。(请本图作者与本报联系)
■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请本图作者与本报联系)
讲述人:
周定宁,原内江市国家税务局离休干部。1950年1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一梯队进军西南的军大四团转业到内江,分配在内江专员公署建设科工作,参与了内江专区修筑成渝铁路地方工作委员会工作。
背景:
清末火车进入中国后,出行不便的四川人民更对修建铁路充满了渴望。然而,从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上奏清廷拟召集商贾自建川汉铁路到四川解放前夕,漫长的40多年间,成渝之间始终未见火车的影子……
◇本报记者 丁洁 整理
解决蜀道难,十万军民修铁路
在大西南解放前夕,邓小平同志在南京时就胸有成竹地对修建成渝铁路进行了规划。四川解放后,军事上还在筹划进军西藏和平息匪患,四川工作百废待兴之际,邓小平同志把成渝铁路工作列入规划。
1950年6月15日下午4点,在重庆复兴关西南军区驻地举行的开工典礼上,邓小平同志莅会致辞。两万多名久经考验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军工)担任筑路先锋。吃够没有铁路之苦的四川人民见要筑路,无不欢欣鼓舞,摩拳擦掌,要求加入。
1950年7月以后,我参加了专区筑路委员会工作,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战线上这项伟大工程的诞生。
1950年11月,成渝沿线专员现场会议召开并落实任务,同时组织军工进入筑路现场。
当时,川南行署下达给内江地区筑路任务:一是组织10万民工完成从隆昌石燕桥镇到王二溪210公里土石方路基工程;二是就地采购125000根枕木。并且指示:困难必须克服,任务必须完成。
入冬,全线10万民工继军工之后,陆续进入工地。后来参战民工达16.5万人,其中,内江(川南)辖区达10.2万人。
10万民工队伍以农民为主,招收部分城镇待业人员组成。这支民工队伍只有劳力缺少技术,且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内江专区210多公里的筑路工地上,没有一辆机动运输车,物资靠担抬运输,铁路路基靠铁锤、钢钎、扁担、箩筐填平夯实。
绝大多数民工是贫下中农,家庭经济很困难,初上工地多数穿草鞋,有的甚至光着双脚奔波于运输土石方的工地上,硬是用肩挑背磨完成了1571万立方米的筑路工程量。
施工条件苦,军民团结一心战困难
工地上,生活环境也很艰苦。内江路段,十余万军工、民工和筑路干部居住在沿线的祠堂、庙宇、学校、糖坊和民房里,条件十分简陋。条件稍好的能睡上搭建的通铺,20多平方米的空间,要住十五六个人。有的民工只能用从家里背来的草席,找几把谷草,席地而睡,克服着夏天的蚊虫和秋冬季节的潮湿侵袭。
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也十分艰苦。供给制待遇的干部,按原供给渠道供应,不再领取其他补贴;聘用人员,每天补助1.5公斤大米作为生活费,只有民工收入的三分之一。工作人员办公必需的文具纸张,规定每人每月20张油光纸;工地上没有电灯,点灯用油每人每月0.5公斤,不得超支。那时大队、中队都没有通讯设备,没有电话,大小事都要步行去联系,有时参加一次会要往返几十里路。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管理人员为了发动群众,了解情况,他们要经常跟班劳动,和民工一起研究改善劳动条件。在内江支队直属中队,干部和民工共同研制出双轮木板车,工效提高30%。干部晚上除了跟班劳动,还要研究、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全专区近千名干部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成渝铁路的工地上。
同时,战斗在成渝工地上的专家、工程人员,没有交通工具,仪器不足,全靠他们精确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指导工作,工程技术上哪里出现问题,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成渝铁路的线路设计是沿用国民党时的资料,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在内江地段,工程技术人员不断修改,不断优化,仅资中闪将坳地段,截弯取直就缩短路线2.3公里,为国家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
各界添砖瓦,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工程初期工效低,筑路委员会和指挥部不断总结经验,开展了比工程进度、比质量、比安全竞赛。
在劳动组合上,实行评功计分,按劳付酬,多劳多得,激发了民工的积极性。培训技术人员提高工效,增加收入,特别是在劳动竞赛中,炮工顾绍贵和铁工肖先潮被评为全国铁路系统劳模,出席全国劳模大会,登上了天安门,见到了毛主席、朱德总司令,激励了全线民工的劳动积极性。
春节,按照几千年的老传统,外出亲人路再远,家里再穷,都要回家团圆。为了保证工期,保持工地上的旺盛情绪,川南行署、西南铁路工程局以及专、县地方筑路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慰问活动。川南行署、西南铁路文工团巡回演出了《王大娘赶场》《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等大型剧目。同时,社会各界赠送春节慰问品,组织民工家乡的农会发来慰问信,民工家属给亲人写平安家信,鼓励他们安心修路。中队组织了丰盛的春节年货,有的召开大会,民工干部带头不回家,许多民工收回了回家过年的假条,表示“听不到火车叫不回家”!
征集枕木的任务也很繁重,内江专区没有森林资源,当时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大多数符合规格要求的树种林木,属于地主、富农所有,掌握不好就会出现乱砍滥伐、破坏林木的行为;同时,时间也很紧迫,对于枕木的规格和质量要求都很高。
各地组织了一大批采集枕木小组,进行普查,查找一棵划定一棵,未经划定不准砍伐。虽然困难很多,但人们听说是修建成渝铁路,都积极支持。有老人把自己做寿材的木料改成枕木送到了农会;有一家人把准备修房盖屋娶媳妇的干木料捐献给政府;有的把房前屋后遮阴乘凉的大树改做成枕木。这些热心支持成渝铁路建设的群众,和许多修筑铁路的工人一样,成了幕后英雄。
把125000根枕木零星分散运往指定工地,更加艰巨。靠着严密的采运枕木的组织和动员全民抓落实,1951年1月,枕木运采任务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终于按时按质完成了。
就这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没有向人民征收一捐一税,经过大家20多个月的艰苦努力,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了。
当天,我在简阳出差,在站台上看到徐徐驶来的火车,内心无比激动。
以上就是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丰碑 共筑什么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