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技巧]春伊始,知名主持人陈鲁豫出版新书《还是要相信》。在书里,她回顾过往,敞开心扉,针对当下年轻人关注和困惑的难题,用满满的真诚,耐心地给予回应。
3月18日新书首发式上,鲁豫与她的朋友们——主持人杨澜,演员柯蓝,武汉大学教师、辩手陈铭,相聚PageOne·北京坊书店。几位有阅历有故事的人,与读者一起分享了书中的诸多精彩话题,关于自律、关于年龄焦虑、关于友谊、关于爱、关于相信……他们讲述了很多自己的亲身经历,现场亲切温暖、金句迭出。
活动现场有八大平台对活动进行了直播,线上读者反应热烈,总收看量过百万。
新书:经历与遇见,与年轻人碰撞的人生
在活动的开始,鲁豫分享了她在疫情期间的思考,她写《还是要相信》这本书的契机。
《还是要相信》源于一档名为“偶遇鲁小胖”的音频栏目,栏目里鲁豫收到许多年轻人的提问。可不可以一个人生活?社恐患者要怎么社交?两份职业,喜欢的和擅长的,选哪个?女性如何面对年龄带来的焦虑?不堪父母催婚,要为了稳定和不爱的人结婚吗?从社交、职场到情感、价值、选择,不仅是困惑你我,也是触动时代的问题。
面对提问,鲁豫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主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人生阅历;坦诚讲述与大家一样茫然纠结的时刻,成功背后默默付出的坚韧和求索。在众多提问回复中,她选出最有代表性的55例,反复修改、打磨,结集成这本《还是要相信》。书里没有大道理,都是一些值得玩味的小故事。她想用真挚、清醒的文字,给予读者如闺蜜挚友般的陪伴。她说,在与提问者的一问一答中,不仅越来越打开自己,也越来越释放自己,变得勇敢而率性,从中获得更多前进的力量。
新书封面的英文书名 “When in doubt, don’t”引发不少好奇,鲁豫回应说,这句话来源于BBC纪录片《女爵印象》,片中谈及“想对年轻时候的自己说什么”,年逾八十的英国国宝级女演员玛吉·史密斯回答:“When in doubt, don’t.”鲁豫被这句话深深打动:“我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回看年轻自己,我会觉得,当你怀疑的时候,你不要怀疑。”
几位嘉宾也分别谈到阅读这本书的感受。杨澜说,她特别高兴来到这里“跟年轻朋友对话”,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看完以后你就觉得多大点儿事啊,生活还在继续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好好地活着。真的会给你一种治愈和宽慰。”柯蓝说就跟平时聊天一样亲切。陈铭则提到这是一本特别适合伴眠的书:“很轻盈,文字很流动,色彩斑斓,很适合在睡前的时候用大概二十到三十分钟翻看其中几页,然后就会安然地、幸福地睡去。”
据悉,同样脱胎于“偶遇鲁小胖”栏目、于2018年初上市的前作《偶遇》已于近日全新再版,并与《还是要相信》同步上市。
优秀的代价之一必然是自律
现代社会加速前进、瞬息万变,我们处于一个欲望被无限放大却又空前匮乏的时代,每天被生活捶打,被周围的人裹挟,初入社会和职场的年轻人尤其容易感到困惑和迷茫。陈铭说他在翻书的时候,看到文章前面类似导语的那些年轻人焦虑的提问,很有画面感。
几位嘉宾现场分享了一步步走到今天,有一份自己的事业的原因。他们送给职场新人两条很重要的建议:自律和坚持。鲁豫说,她特别相信天道酬勤,你努力地做一件事情,有一天可能就会获得某种回响甚至回报,虽然一开始你可能并没有想到这些。柯蓝说,当年自己的工作量也挺大的,但也没有多少抱怨,就好好干活,首先生存下来。“不要在乎只是去做、去做,去做总是对的。”
鲁豫在书里说,“我这一路碰到了不少这样的狠角色,都是神人,都极其自律。以我不同时期的标准来看,也都极其优秀。当然,他们不仅仅因为自律而优秀,但优秀的代价之一必然是自律。”
朋友们眼中的鲁豫,身上有一些矛盾的重合:生活中看起来很随意,有着淡淡的疏离气质,却又有一种非常坚定的自我认同,紧紧守护着她自己的那一份执着。鲁豫坦言:“自律的过程并不愉悦,甚至痛苦不堪,它不会使人更自由,也不一定使人更成功,但自律会让人更体面,令人更接近心目中那个最好的自己。”
鲁豫亲口辟谣:谁说我一天只吃三粒米?
鲁豫、杨澜、柯蓝三位好友都彼此认识二三十年了。三位女性都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台上的她们意气风发,年龄只在她们身上留下成熟的印记。她们的精神状态、身材管理,都让人感到羡慕。三位老朋友,在台上分享了不少年轻时候的趣闻,回顾了那个电视刚起步、那个充满激情和开创的时代。
在首发式现场,她们也谈到生活中令人动容的美好细节。比如疫情时鲁豫对于生活的安然态度,读书、思考、看老片;杨澜的女儿熬夜偷偷给她做了生日蛋糕,让她感动到落泪;柯蓝对鲁豫坚持一定要瘦印象深刻,鲁豫则抛出不久前的一段非常好笑的经历:一次在书店,有人几乎就在她身旁议论她每天只吃三粒米,她差点刷信用卡当面“暴露”了自己。她说江湖上的不超过两位数的米粒传言,都是被这帮好友如柯蓝、文涛给“害”了。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真是这样,每年找一天把一年的米都吃完就好了,每一顿分米粒这么费劲干什么呢?”她的风趣回应,令台上台下不觉莞尔。
关于年龄焦虑:人生何必设限
在《还是要相信》中鲁豫讲到,在收到的提问中,很多是探讨女性和年龄话题的,这让原本不在乎和不受束缚的她,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些问题。活动中三位女嘉宾都是事业有成的成熟女性,她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各自精彩,现场也一起跟读者分享了自己对年龄和女性价值的看法。
杨澜提出一个她采访时很多女性都会问的问题:你愿不愿意回到18岁?她说,自己18岁的时候对于要做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充满了困惑,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明白想要的生活,可不想再回到那样一个焦虑的时代。自己现在仍然充满梦想,所谓70后、80后、90后,年龄的界限并不重要,它是人为加上去的,不应该受到束缚。
柯蓝说,她对外界的评价并不在意,更关注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心路历程或者个人成长,这个更重要一点。“不在乎别人的定义,你就会活得更自由一点。”
鲁豫说,不想回到从前不是因为焦虑,而是因为那时候对命运没有掌控力。“二十、三十、四十岁,不同阶段的女性各有各的评价体系,我如果不再符合二三十岁的某个标准,天经地义。”她说人生何必设限,她就曾经在国外遇到过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做娱乐记者却生机勃勃的例子。
相信的力量
现场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相信的力量。杨澜说她特别喜欢《还是要相信》这个书名:“你相信,你选择相信,这就是你的选择。”她说很喜欢书里的烟火气,她在文字里看到的鲁豫不端着,对生活有特别真实的观察。
鲁豫说,文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她在文字中开放度很大,特别坦诚,比生活中更勇敢。因为是和年轻人的固定交流,她的写作随时随地地进行,她在各种各样的纸上记录自己的观点,有两次甚至是在飞机上的呕吐袋上写成的。
现场有年轻记者问,作为一个新闻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要相信什么,鲁豫坚定地说:在场。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在现场,记录真实发生的;媒体一定要采用第一手资料。比如某次她演讲时,用第一人称引述了一段爱情故事,里面提到两个孩子,于是某些媒体张冠李戴,误报 “鲁豫有两个孩子”,惹出笑话。
杨澜说,读书和写作是让自己安静下来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这样一件事,就像锚一样,让船有停靠的地方。“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有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把自己那些可能的窗户一扇一扇关上了。我觉得要相信,你可以把它推开的。”
而这也是鲁豫写《还是要相信》这本书的初衷。作为一个“乐观的宿命论者”,可能某些时候有一点悲观,但她总是会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不会轻易动摇。“我坚持相信,坚持爱,坚持相信爱,这是我生活的勇气和支点。”
《还是要相信》
陈鲁豫 著
★知名主持人陈鲁豫走心新作,和你谈谈那些走过的路,那些遇见的人
★从自律、独居、职场生存,到友谊、生育、亲密关系……针对当下年轻人普遍关注的问题,给出真诚回应
★讲述丰富阅历与多彩人生,清醒、真挚、温暖;如闺蜜,亦如诤友
★无论生活如何对你,还是要相信,心底里最初相信的东西
《偶遇》
陈鲁豫 著
★知名主持人陈鲁豫继《心相约》十五年后的归来之作,感动数十万人的深夜回信
★直面我们无法回避的痛苦与困惑,真实展现这个时代的爱、忧伤与希望
★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无处不流露出一位成熟、独立女性的人格魅力
★人生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唯有尽力按自己的心意生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