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恋爱技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每个人在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
教育
心理学中也对夸奖的作用有深入的研究,当一个人做的事都可以得到夸奖和正面反馈的时候,他不止会更自信,也更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具体到我经常跟大家聊的
亲密关系中,彼此夸奖也是非常重要的。整天相互攻击指责对方缺点的两个人,肯定不会产生任何亲密关系。相互欣赏和称赞,是亲密关系的基础。
夸奖别人并不是生来就会,而是个技术活。
在生活中,你肯定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人,好像不太会夸奖别人,他们的夸奖总会让别人觉得很尴尬,甚至不仅不会让人觉得舒服,反而还会令人讨厌。
网上有人问“被人强夸是一种什么体验?”有位网友的回答非常恰当:“就是给人感觉马屁拍到马腿上,生硬而尴尬。”
我在跟很多学员咨询的时候,都说到要试着多夸夸对方,营造一种亲密感,也提升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存在感。
适当地夸赞自己的另一半,会让你们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好。
可是我发现,很多学员不会夸人。夸别人的时候,不仅自己尴尬,对方也尴尬。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明明学会了夸奖,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呢?
一
夸人没有细节—太空。
很多人在夸另一半的时候,词汇量太低,所以只会说“你真好”、“你真棒”、“你真厉害”……这种万能表述,在任何场合都是非常肤浅的表达,对方听了感受也非常有限,因为没有细节。
缺少细节的夸奖会让人觉得很不真诚。试想一下,你费尽心力做好了一件事,却只得到对方的一句“你真棒”。第一次你可能会很受用,第二次、第三次后,肯定会觉得不真诚了,你也许会怀疑对方在敷衍你。
所以,在夸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也就是针对对方的具体表现来进行夸奖。比如对方特意为你做了一桌好吃的,你夸对方对你的心意、夸对方做出菜的色香味形,都要比你简单说一句“你真棒”更能打动人心。
其实在职场里也一样,你夸
男同事“今天的领带搭配很好看”要比直接夸他“你今天真帅”更有效果,对方会意识到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注意到了他想表现出的细节,自然也就会觉得你非常细心。
我常说,亲密关系里,沟通很重要。带有细节的夸奖,本身就是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会让对方更明白你的在意,你的用心,所以跟你相处的时候也更舒服。
二
夸人频率过高—太假。
夸人不只要讲究细节,还得讲究频率。咱们说凡事都有度,过了度,就会适得其反。夸人也是一样,频率太高,就会有拍马屁、跪舔的嫌疑,也会让别人觉得虚伪。
经济学上有个原理叫做边际效应递减,夸奖的频率太高,后面每次夸奖所产生的效果就越小。用大白话说就是,你夸人的话,会越来越不值钱。
再说,你要是老夸别人,是不是别人就习以为常,渐渐麻木甚至审美疲劳了?所以要想让你的夸奖打动别人,维持合适的频率是必须的。
那怎样的频率才算合适呢?这是因人而异的。
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自信的人,那你可得要多夸夸,夸的时候还要注意语气要稍微夸张一些;
如果对方是个自信满满的人,那走心的夸奖一周有一次就足够了。注意是走心的夸奖哦,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夸奖别人之前,也得先好好了解一下对方,这样才能让你把夸奖控制在合理的频率范围内。适度频率的夸奖,才能提高对方的自信心,增加你们的亲密度。
三
自身价值不够—太轻。
儒家一直讲“求诸己”,就是说在想问题的时候,先从自身开始。你的称赞让别人不喜欢,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你自身的价值过低。
咱们换位思考一下,你画了幅画,一个瞎子夸你画得好,你大概率不会开心,会觉得瞎子拿你寻开心。
你跳了一段舞,一个“大老粗”夸你跳得特别好,可能会高兴,但触动一定不会太大,但如果是金星、杨丽萍夸你跳得好,那你肯定开心死了,因为她们懂行。
你具有的价值越高,或者在某方面的专业度越高,你夸人的话就会有更强的说服力。
这个时候,什么讲话的技巧啊,夸人的方法啊,全都不重要了。因为你自身的价值和专业度,就是你最大的加分项。你的价值越高,你夸奖别人的话才越珍贵。
当然,咱们在这里说的价值,可不单单是指外貌。我一直说,在亲密关系里,外貌最靠不住。你看,有很多美女,为什么没人娶呢?因为她们是绣花枕头,徒有外表,对男人
只有性的吸引力。
你想想看,一张床睡了七年,再怎么好的床,也该审美疲劳了。所以,我们要增加的,是自我的内在价值。
此外,你在夸人之前,还需要先想清楚:你是谁?如果你是对方心目中重要的人,你的夸奖肯定自带分量。
咱们可以跟前面聊过的亲密关系中的心理地位联系起来,你的心理地位在哪里,决定了你俩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彼此之间的态度。根据态度,才能选择最合适的夸人技巧。
好了,今天我们分析了三种错误的夸人方式,也给出了与之对应的正确的夸人方法。虽然方法因人而异,但我们始终要记得,亲密关系的根基是真诚,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夸赞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否则,任何技巧都只是浮云。
就像前面说过的,夸人光靠技巧是行不通的。技巧的积累,也许会帮助你形成一定的反应模式,让你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
应对,给出合理的答案。
但我们从小学开始就知道,答案是背不完的,学习并理解公式才是不二法门。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为学员出谋划策的原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